赤壁小说

赤壁小说>三国秒懂 > 第100章(第1页)

第100章(第1页)

&ldo;八阵图&rdo;究竟是什么呢?是八个阵势的图,而不是一种兼有所谓生门、死门等等八个门的阵。这一张图,本是一种用以教导高级将领的教材或&ldo;教范&rdo;,指示了他们以八种基本阵势,与如何于敌军来攻之时,变化这些阵势。

在诸葛亮的时候,两军相遇,不像今天我们之双方猛掘壕沟,蹲在里面,互相密切注意。他们所做的,是赶紧安营扎寨。倘若双方的距离十分相近,他们就立刻&ldo;射住阵脚&rdo;,不让敌人来得太近(箭的有效射程,最好的也不过是一百步,亦即一百米左右)。

成千上万的兵,不可能挤住在一个营寨之內。一个营有五六百人,也不可能挤在一个帐篷之内。所以,双方的营寨都很多。而每一个营寨之内的帐篷也很多。

如何把若干营寨布置在地势优越的地方,保有水源与后方交通线,而且构成&ldo;箭网&rdo;,能够于被攻之时互相援救,攻人之时迅速集中,分途前进一一这便是一个在当时身为将帅的人所必须具备的&ldo;实务&rdo;才能。

到了出击或应战之时,双方于集中以后&ldo;摆开阵势&rdo;。最简单的是所谓&ldo;一字长蛇阵&rdo;。这长蛇阵的长处,并非如&ldo;外行人&rdo;所说,能够&ldo;首尾相应&rdo;,击首则尾应,击尾则首应。首尾相距很远,实际上不仅不能首尾相应,而且最容易被敌人切成首尾两段,或若干段。这一字长蛇阵的长处,是便于包抄敌人的两翼或两翼之中的一个翼,绕到敌人后方。西洋的军事学家,称这种动作为outflank,中文译成&ldo;延伸两翼&rdo;。

在西洋的历史中,希腊人有所谓&ldo;方阵&rdo;,罗马人有所谓&ldo;分段阵&rdo;。我们中国人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&ldo;鱼鳞阵&rdo;。鱼鳞阵可说是&ldo;复式&rdo;的分段阵,以次一排的分段单位,填补前排的空隙。

诸葛亮的&ldo;八阵&rdo;,是哪八阵?我个人研究得不够。八阵的总原则,我们可以从《三国志&iddot;蜀书&iddot;姜维传》中窥见一二:&ldo;初,先主留魏延镇汉中,皆实兵诸围,以御外敌。敌若来攻,使不得入。及兴势之役,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。&rdo;兴势,在今天陕西洋县之北二十华里,王平于后主延熙七年(公元244年)抵挡曹爽,派护军刘敏与参军杜祺,带兵守住兴势,自己以主力留在洋县之东八十华里的黄金谷,作为呼应。

诸葛亮曾经在汉中郡首县南郑县的外围,新造了汉城与乐城两个城,用意也是为了&ldo;实兵诸围,以御外敌&rdo;。他当然不至于用石头代替兵马。杜甫所见到的石头,可能是刘备营垒所遗留下的残迹。造营垒的壁,是必须用石头作为基础的。诸葛亮在五丈原的营垒,也留下了石头基础甚至墙壁。这些石头与墙壁,后来被司马懿看到,司马懿很赞赏,说诸葛亮是&ldo;天下奇才&rdo;。

诸葛亮的才具,确是&ldo;兼资文武&rdo;。中国汉唐及其以前的读书人,文武兼修,不曾&ldo;分途&rdo;。孔子注重礼乐,同时也教学生练习射御。子路(仲由)是他门下的一位很会打仗的人。中国在宋朝以后,才出现了&ldo;文人不知兵&rdo;的现象。到了曾国藩操练湘军,这种怪现象才被逐渐改变。可惜,从袁世凯创办新军以后,又有一些所谓&ldo;军人&rdo;,自以为读过了步兵操典之类,便成了专家,把所谓&ldo;文人&rdo;一概不放在眼里。其实,步兵操典之类,文人也颇有读得很熟而了解得十分透彻的。孙中山先生不曾进过职业性的军事学校,对军事理论却颇有很精到的见解。在革命元勋之中,黄兴、陈其美、于右任,都不曾进过军事学校,而他们都以副元帅、都督,或总司令的身份带过兵,打过相当成功的仗。

诸葛亮的成就,超过了他在青年时代的愿望,他在隆中抱膝长吟,自比管乐。管仲在功业上不过是扶助了齐桓公成为诸侯的盟主,在道德上却免不了有&ldo;三归&rdo;之玷。乐毅替燕国向齐国报仇,一举而打下了七十几个城镇,然而结果却受了奸人的谗毁,丢了官职,功败垂成。诸葛亮在表面上没有做到管仲的领导群伦,或乐毅的势如破竹,却在事实上奠定了天下三分。

诸葛亮并且使得全中国的人心不为那不顾道义的曹氏父子所迷惑。他敢于以区区益州一个州,抵抗曹家的八州一部;而且也在他本人的公私行为上做出一个好榜样,使得当代与后世的人不仅佩服他的行政能力与打仗技术,而且更崇敬他的为人,他的道德。他不是一个普通的&ldo;人臣&rdo;,他是一个&ldo;宗臣&rdo;,值得推为模范受人宗仰的贤臣。

杜甫在他的另一首诗里说:&ldo;诸葛大名垂宇宙,宗臣遗像肃清高。&rdo;

杜甫接着说:&ldo;三分割据纡筹策,万古云霄一羽毛。&rdo;这两句相当费解。一种解法是,三分割据的工作,太委屈了诸葛亮;诸葛亮的大才,好比是&ldo;威凤一羽&rdo;,具备五德,它升入云霄,经过千古万古,才被人们见到一次。另一种解释是:三分割据的功业,在诸葛亮的成就之中只不过是犹如羽毛一般的小事而已。我觉得第一种的解释较为说得通。

杜甫这一首&ldo;七律&rdo;的后四句是:&ldo;伯仲之间见伊吕,指挥若定失萧曹。运移汉祚终难复,志决身歼军务劳。&rdo;在这四句里面,只有一个&ldo;失&rdo;字成为问题。它不仅费解,而且不可解。倘若这&ldo;失&rdo;字是&ldo;轶&rdo;字的讹写,我们就很容易懂了。杜甫的结论是:诸葛亮不是不知道汉朝的天下难以恢复,然而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,实践自己&ldo;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&rdo;的诺言,所以不惜以烦劳的军务,磨折自己的身体,以至于死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论万人迷如何拯救世界[系统]  铲屎官太爱我怎么办(快穿)  蚁生  我们是传奇  冷男的独宠  修真第一奸商  凤翔九天  江雪慕重光[娱乐圈]  瑞鸟的报复  大叔,有妖气  天年  重生后我在大佬面前拽炸天  拒嫁豪门老男人[穿书]  金婚计划  丞相升官记  林女侠撩汉手册[古穿今]  水墨江山  我家将军戏精附体  含泪攻略前男友[快穿]  桃花流水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